欢迎来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迎评促建大家谈①丨赵亮 以本为本,聚焦空天信息领域人才培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始于1978年的计算机及应用本科专业,199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计算机学院。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辽宁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首批省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学科评估位列省属高校首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硕士点。学科聚焦空天信息领域,在自然语言理解、制造数据管理、智能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研发全球首条人机协同翻译生产线,服务C919飞机适航取证和军机航电系统测试,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博士45人。建有7个二级教学机构和7个学术研究室,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0余人,建有7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近五年获批国家级课题25项,发表学术论文444篇,其中CCF-A类/中科院一区64篇,获省部级及国防科技奖励10项,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

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入学分数线、就业率和平均薪资均超省平均水平。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639项,其中获国家级180项,40余人免试进入知名高校读研。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水平高,就业于航空航天、IT企业及政府机关等,表现出色,获用人单位好评。

今天邀请到的是计算机学院院长赵亮教授。

院长您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强调“以本为本”,计算机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来落实这一要求?

我们计算机学院始终将本科教育作为核心工作,全力落实“以本为本”的要求。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进行了全面优化,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紧跟前沿技术。同时,我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的全体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并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并优先将教学资源向本科教育倾斜,切实保障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针对审核评估中“五个度”的重要性,计算机学院在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在审核评估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是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我院现有的三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已经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专业也在今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自评初审环节。为此,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标准,我们首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和细化,确保其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社会需求相契合。同时,深入调研行业需求,结合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其次,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确保课程目标、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紧密对接。深入贯彻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学院各专业将其毕业要求分解到每门课程中。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确保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

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校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同时,我们引入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评估,确保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培养出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审核评估注重“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计算机学院在这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在审核评估中,计算机学院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形成了诸多特色做法,尤其是面向本科生的学士导师制度,为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员育人方面,学院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同时,创新性地推行学士导师制度,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士导师。学士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还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学士导师制度,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育人责任,实现了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在全程育人方面,学院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全程陪伴学生,从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指导,到专业学习的深度辅导,再到毕业设计和就业规划,为学生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

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学院利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种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士导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带领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院的这些举措与“三全育人”格局的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计算机学院在审核评估过程中,如何看待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也是极为显著的。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学院在积极推动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管、评”的各个环节中,着力建设一批“AI+示范课程”。同时,开展虚拟现实(VR)等相关技术的教学活动,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数字人等技术创作的数字教学资源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通过数据分析,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效果,从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

最后,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推动了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利用融入了AI技术的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交流社区,教师之间可以更便捷地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为计算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TOP